擦亮眼睛!教育部发提醒请341万考研人别信4种谣言宣传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擦亮眼睛!教育部发提醒请341万考研人别信4种谣言宣传

2023-12-10 新闻中心

  当下,202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笔试即将开始,作为今年考研大军341万人中的一员,是不是已经很希望走上考场,一展身手呢?马哥特意浏览了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公众号,都分别提醒考生做好考研准备,并预祝广大考研人旗开得胜、考研成功。

  作为全国教育最高主管部门,教育部对于2022年考研工作也是很看重,特意在官网上公布消息,一方面提醒广大考生依法诚信考试,另一方面公布考研违法违规举报电线种谣言宣传予以强调。看到如此暖心的消息,即将考研的你该不会是感觉到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呢。

  顾名思义,就是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保证你考上研究生,这种打包票的承诺可信吗?当然不可信,考研是公平性考试,录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作为外部的社会培训机构想要直接插手研究生招生考试招录工作,那无疑“纸上谈兵”。

  而一些复习准备不足的考研人,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总有一些人手眼通天,可以操作考研,自己只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就可以躺着考研成功。

  熟不知,这种心态正好会被培训机构利用,使你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所以面对此种谣言宣传,广大考生可以直接忽略,毕竟考研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复习来通过,天上不会掉馅饼,依靠这些不靠谱的外力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政策的。

  很多社会机构为了扩大招生,在宣传中夸大其词,宣称有内部秘籍或者命题专家坐镇,保证参加培训的考研人能顺利过关。当然他们在宣传中也会列举很多“成功”的案例,误导不明真相者上当。

  那么“保过”靠谱吗?肯定不靠谱,培训机构利用的是考生的信任心理,即只要参加了培训班,就可以最大化复习好各项考试内容,而如果只依靠自己复习,就很可能遗漏很多知识点。

  其实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心理暗示在发挥作用,培训机构摸准了不少考生不相信自身,相信培训机构的心理,用这种心理干预的办法来扩大自己的招生培训规模,进而实现获利的目标。

  如果在考研前拿到真题,那岂不是考研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一些机构以此为营销卖点,全然不顾此宣传已经违反了国家法律。考研真题在正式开考前可是需要保密的,在现如今安保措施如此得当的情况下,想要提前拿到真题,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要抱有。

  如果谁真的提前获取了真题,那么就属于窃取国家机密,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如果有人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告诉你,能提前获得考研真题,那么大可放心,百分之百的是在放空炮。如果每年都能提前拿到真题,这么严肃的全国性考试岂不成为了儿戏?

  无论是那种国家级考试,都有人以买答案为幌子照样撞骗,而且每年上当者还很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的作弊手段,采取安排人员在考场内题目,外部有人接应解题的办法,向购买答案者提供便利。

  可是如今的考研监考措施早已今非昔比,想要绕过重重屏蔽把考研真题在考场上泄露出来,能够说是难如登天。所以面对如此宣传,直接无视即可。

  很多机构利用这一点在考试前骗取了不少考生的信任,而最后买到手的可能是假答案。想象一下,这种违法的代价和风险多大,而且最后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不是有点太不值得。

  考研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国家年年都会在考研三令五申考试纪律,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是明确规定: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等情形,均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之一的“情节严重”,将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请每一位考生珍惜考研机会,诚信考试,守法考试,从自身做起,不听信任何虚假宣传和谣言,发现违法违规的考研行为,请立即举报。祝所有的考研人都能顺利考上研究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爱游戏官网网页官方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津ICP备2021007042号 网站地图